在差不多两年以前,我就开始致力于把身边的小设备无线化,例如耳机,鼠标,键盘等等。当时我买了一副 Jabra Revo,在 2015 年的整个冬天,这幅耳机为我的日常通勤之路带来了极大的幸福感。当时,在一个陌生的城市实习,每天在路上的时间差不多有两个小时, 那时候大概是我播客收听量最多的一个阶段了。「On-Ear」的设计能够在通勤路上带来很好的物理被动降噪效果,相对顺利的蓝牙配对体验也能够使我安心享受无线缆的快感。
然而,不可避免地,罩耳式的耳机在两种情况下会带来强烈的不适:
运动时,例如跑步,健身房天热时所以,我决定要去探索一下其他的可能。
为什么是 BeatsX,不是 AirPods?最后把范围锁定在这两个之间大部分是由于 Apple W1 芯片。在之前使用 Jabra Revo 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了在 iPhone 和 Macbook Pro 之间切换的痛苦。至于为什么弃掉 AirPods 而选择了 BeatsX 的原因有二:
入耳式的耳机在被动降噪方面做的更加出色,在通勤时候可以用相对低的音量 (这是基于使用 EarPods 的猜测)在运动出汗较多的情况下,线缆和贴合翼尖可以给我更大的安全感深夜开箱开箱的过程还是十分令人愉悦的,在把所有尺寸的耳塞都试了一遍之后,发现还是原来配备在上面的那副最合适。
BeatsX 开箱图初体验在使用了近三周后,我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我对这个产品的感受。
配对?与 iPhone 7 和 MacBook Pro 配对体验都堪称完美,而且在切换的时候没有痛点。不需要像之前的蓝牙设备,在切换的时候要重新配对。
与 iPhone 和 Mac 的配对续航?在有了 Fast Fuel 的情况下,续航这个问题似乎已经变的不是那么的重要了。闪充技术可以让 BeatsX 在充电五分钟的情况下听歌两小时。官方宣称的 8 小时,经过我的体验是可以实现的。另外还有一个令人欣喜的点就是他的充电接口是 Lightning 接口,而且就在耳机上,可以直接用 iPhone 的充电线,不需要用额外的座充或者额外的线来充电。
隔音?入耳式的耳机被动降噪效果在我体验来是比罩耳式的要差一点的,但是比 EarPods 强太多了。在通勤路上等比较嘈杂的使用场景完全可以使用低于 50% 的音量。
音质?鉴于我不是发烧友,这个方面还是不多做评价。我的对随身耳机的日常需求是听播客多于听音乐的,所以 BeatsX 在音质上是完全可以满足我的需求的。
控制?音量和暂停快进等操作在左耳下方,操作方式和 EarPods 别无二致。值得一提的是在右侧脖子线缆上的电源按钮,手感略显绵柔了一些。
颜色?在黑白灰蓝四种颜色中,我选择了黑色。一是觉得黑色显得比较低调,在日常使用搭配的时候不至于太突兀。
白色的 EarPods 与黑色的 BeatsX佩戴稳定性?我的体验就是,再也不用在跑步的时候时不时的去扶耳机了。而且如果觉得本身不够稳定的话,还可以装上贴合翼尖,稳定性 MAX。
妥协还是进步?在苹果 iPhone 7 取消 3.5mm 耳机接口的激进改革下,无线耳机势必成为 iPhone 用户的主流选择。最初看来,这样的选择似乎是对「iPhone 7 无法在充电的同时插耳机」这个事实的妥协。然而在几周的体验之后,对比 EarPods 的线缆纠缠和 Jabra Revo 的沉重,BeatsX 为日常出行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我惊喜的发现,缠绕在脖间的线缆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难看,入耳式的耳机在不影响佩戴舒适型的情况下还可以提供一定程度的隔音效果。
BeatsX 的磁力吸附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