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巢上市“急刹车”,快递柜行业估值洗牌?

丰巢上市“急刹车”,快递柜行业估值洗牌?

登录新浪财经APP 搜索【信披】查看更多考评等级

作者:李 捷

编辑:张丽敏

制图:乔寒云

在快递末端配送领域,丰巢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丰巢”)一度堪称耀眼的明星企业。据其招股书显示,截至2023年,丰巢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智能快递柜网络运营商。据官网数据,截至2024年5月31日,丰巢的智能快递柜网络由33万组丰巢智能柜组成,共计约2990万个格口,服务范围覆盖31个省(区、市)的约20.9万个社区。

然而,近期其资本市场之路遭遇重大挫折。2024年8月30日,丰巢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出人意料的是,本有望成为“快递柜第一股”的丰巢,在2025年2月28日,因招股书满6个月后未更新而失效。根据港交所规定,拟发行人通过资料更新即可“重启”上市进程。

对于招股书失效导致的上市之路中断,丰巢官方回应称:“失效属于港交所正常机制,上市仍在推进。”

但作为快递柜头部企业,丰巢此次上市遇阻带来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某四大会计事务所高级顾问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指出,资本市场是更灵敏的,这次上市停滞可能会劝退后续资本的跟进。同时,也会倒逼丰巢等快递柜企业推进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

丰巢上市“卡壳”或许不仅是个案,更像一面镜子,折射出国内物流行业传统业务亟待破局的现状。

01招股书失效背后的财务隐忧

根据中国证监会要求,丰巢就协议控制架构、业务经营合规性、用户数据安全等多个维度进行清晰阐释,并于2024年10月18日至2024年10月24日进行补充说明。截至目前,丰巢并未公布上述材料,导致招股书失效。市场声音认为,合规性问题,是此次导致丰巢延期提交材料的关键制约因素。

但也有业内人士对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分析指出,港交所招股书失效机制属于正常程序,这个案例之所以受到诸多关注,是在于丰巢的行业地位与市场时机,显得有些敏感。近两年来,国内快递柜几乎没有新的融资,这和2020年之前的融资巅峰时期形成鲜明对比,据此也能感知资本市场对于快递柜行业态度的转变。

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以前国内快递柜行业融资动作频发,以2021年为例,中国快递柜市场共发生12起投融资事件,投融资金额完成357.56亿元,创造了当时近五年的最高水平;但自2022年下半年至今,在快递柜领域没有新的融资信息披露。

“主要还是对快递柜这种商业模式存在质疑。”国内知名券商分析人士告诉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快递柜行业重资产、高运营成本的特性,与资本追求的轻资产、高周转率偏好有所冲突。

安信证券调研数据也显示,快递柜单套一年成本约16788元,年收入约17800元,盈利压力较大,或导致资本对快递柜行业投资意愿降低。

即使强如快递柜一哥的丰巢,过往业绩也难言乐观。从已公开的财务数据来看,2015年成立之初,丰巢便陷入亏损泥沼,当年净亏损达2846.41万元,而营业收入仅为1700元;之后数年,亏损规模持续扩大,2016年净亏损飙升至2.36亿元,2017年进一步攀升至3.85亿元。

即便在2021至2023年间,丰巢营业收入实现稳步增长,分别录得25.26亿元、28.91亿元、38.12亿元,但与之对应的净亏损也十分可观,分别为20.71亿元、11.66亿元、5.41亿元 。直至2024年前5个月,丰巢才首次实现盈利,净利润突破7100万元。但业内对于其盈利的持续性表示关注。

02传统业务挑战加剧

根据招股书及公开数据,丰巢的核心业务即快递末端配送业务,从包裹交付量数据来看,2021年—2023年分别为62.04亿件、58.23亿件及64.63亿件,整体数据未呈现出稳定增长态势。更为关键的是,该业务在总收入中的占比持续下滑,从2021年的57.6%降至2023年的48.2%,至2024年5月底,占比进一步滑落至40.8%。

中国商业联合会专家委员会委员赖阳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采访时表示,丰巢快递柜规模的铺设很广,但盈利一直是一个难点。如果说作为某个快递公司自己用来承接“最后一公里”配送终端的话,是可以运行的,但是作为一个社会化的产业来获取收益的话,目前盈利模式存在问题。

滞留包裹畅存费一直是引发广泛争议的焦点,据21世纪经济报道消息称,若按照最低收费0.5元计算,2021年至2023年及2024年前5个月,丰巢滞留包裹收取畅存费分别为2.15 亿元、2.30亿元、2.59亿元与1.04亿元,近3年半累计收入达8.08亿元。同时也引发大量用户不满,对丰巢品牌形象造成负面影响,进而间接制约了核心业务的市场拓展。

此外,随着行业竞争日趋激烈,菜鸟驿站、京东自提柜等其他快递末端配送模式不断涌现抢占市场份额,丰巢传统的快递柜业务的增长空间进一步受限。

赖阳指出,与快递柜根本的差异在于,驿站是在自身经营内容范围内顺带拿出一些空间来做这件事,因此运营成本是可控的;而快递柜由快递公司完全独立维护,包括租金和维护成本,同时在终端还要自己支付租金,这三点支出也成为制约其发展的困境和压力。

值得留意的是,丰巢在招股书中披露与B-4类普通股股东签订的投资协议,其中对赌条款明确约定,若未能在规定时间内实现上市,股东可行使赎回权。界面新闻报道,据招股书约定推算,丰巢此番支出的特别权利调整费约8000万美元。

多年持续亏损的背景下,这一额外支出无疑给丰巢的资金链“雪上加霜”。

03上市遇阻倒逼行业模式创新

尽管丰巢在快递柜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但面临来自当前市场上多方面的竞争压力。

业内人士指出,菜鸟驿站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电商生态体系,整合海量快递资源,以社区为据点,提供包裹代收代发服务,在服务多元化及用户黏性方面具备显著优势。京东自提柜则凭借京东自身完善的物流体系与电商平台,主要服务于京东快递包裹,在配送时效性与服务精准度上表现突出。

此外,无人车、无人机配送等新兴配送模式逐渐崭露头角。上述某四大会计事务所高级顾问分析认为,尽管目前这些技术尚未大规模推广应用,但随着科技持续进步,未来极有可能对传统快递柜模式形成冲击。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丰巢的市场份额与业务拓展面临严峻考验。尽管其在柜机数量与包裹处理量上具备规模优势,但如何在竞争中凸显差异化优势,提升服务质量与用户体验,成为其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

看似传统的快递柜业务,是否毫无胜算?

某四大会计事务所高级顾问告诉中国经济时报·中时财经,当前快递柜还是具有不可替代性的,24小时自助取件可以解决快递员与用户时间不匹配的问题;安全性上,对于部分贵重物品,暂存快递柜比普遍的“放家门口”更放心。他指出随着无人配送技术的成熟和兴起,快递柜会成为“最后100米”的关键环节。

事实上,面对传统业务困境,丰巢也在积极探寻多元化转型路径。除核心的快递末端配送服务外,丰巢大力拓展消费者智能交付服务及增值服务。

公开数据显示,在洗护服务板块,2022年丰巢相继推出到家生活服务与洗护服务两项增值业务,洗护订单量从2022年的6.9万份大幅跃升至2023年的54.8万份,截至2024年5月底,订单数量已达96.2万份。到家服务同样发展迅猛,通过一系列优惠营销活动,截至2024年5月底,上门维修、清洁等家政服务订单量已达7.14万份。作为丰巢增值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巢依靠旗下拥有33万组快递柜,均配备电子显示屏,截至2024年5月底,已为35个行业、6000个广告主提供服务。

但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多元化业务的确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丰巢的收入渠道,但目前这些新业务在总收入中占比仍相对较低,尚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丰巢对传统快递末端配送服务的依赖。并且,在市场竞争中,新业务也面临诸多挑战,如洗护服务市场竞争激烈,到家服务在服务质量管控方面难度较大等。

“我认为末端的快递设施维护最好能跟末端的一些服务商结合,而不是独立铺设,比如和一些便利店、公共服务设施合作利益共享。”赖阳认为,快递柜传统业务受限的大环境下,整个行业需要更新的商业模式实现焕新。

(转自:中时财经)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相关数据

不思议迷宫险者之森怪物事件 怪物事件详解攻略
365bet体育投注网

不思议迷宫险者之森怪物事件 怪物事件详解攻略

⌚ 08-02 👁️‍🗨️ 9835
望月淳漫画列表
beat365为什么登录不了

望月淳漫画列表

⌚ 10-02 👁️‍🗨️ 5664
执业药师中药备考app
365bet体育比分直播

执业药师中药备考app

⌚ 07-11 👁️‍🗨️ 94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