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支裂谷带中部地势比较坦荡,维多利亚湖就位于东部和西部裂谷之间大台地上的一个浅宽形盆地,湖盆由地面凹陷而形成。
东非高原大部分地区海拔较高,而维多利亚湖属于盆地区域,周边海拔较低,地形比较平缓,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属于东非高原的人口聚居地,仅维多利亚湖周边方圆八十公里的范围内,就居住着三个国家数百万人口。
东非地区属于热带草原气候,植被为草原和带状树林,维多利亚湖的湖岸线曲折,湖湾比较多。湖湾地区植被茂盛,风景秀丽,适合旅游业的发展。
综合这些方面,维多利亚湖对周边三个国家都非常重要,为了争夺维多利亚湖,三个国家爆发了多次冲突。冲突最激烈的是乌干达和坦桑尼亚两个国家,1978年,乌干达为了争夺更多的维多利亚湖水域,和坦桑尼亚大打出手。
这场战争导致维多利亚湖周边大量居民流离失所,最后坦桑尼亚取得了战争胜利。但作为战胜国,坦桑尼亚比较大度,没有惩罚乌干达,依然维持了殖民者对维多利亚湖的划分,没有要求得到更多水域。
到了本世纪初,乌干达又和肯尼亚因渔业问题出现了摩擦,两国渔民之间爆发了激烈对抗,但最终通过友好协商,解决了纷争。
第二,历史原因。
维多利亚湖周边的三个国家虽然爆发了冲突,但最后都实现了和解,主要是因为三个国家的居民主要为班图人,属于同文同种。
维多利亚湖周边历来是班图人聚居区,历史上班图人如何称呼维多利亚湖并没有任何记载,维多利亚湖由英国人命名。
19世纪中期,英国控制了埃及,埃及位于非洲东北部,当时英国已经在南非建立了
开普和纳塔尔殖民地。英国人野心勃勃,试图打通非洲大陆南北的陆路通道。英国人沿尼罗河而上,不断扩张,一是为了扩张土地,二是为了找到尼罗河的源头。
1858年,英国人来到了维多利亚湖,当时维多利亚湖周边的大部分班图人依然维持着原始的部落形态。英国人用维多利亚女王的名字命名了湖泊,并宣布维多利亚湖及其周边地区属于英国。
英国主要从北向南扩张,并没有完全控制湖泊南部。1871年德国统一后,从东非沿海向内陆扩张,占据了维多利亚湖南部。1890年,英国和德国签署瓜分东非的协议,德国得到55%的维多利亚湖水域。
英国控制的东非分为两个部分,在英国侵入东非之前,维多利亚湖西北属于布干达王国。布干达王国建立于14世纪,属于东非地区比较古老的班图人国家。
布干达王国虽然统治结构松散,但毕竟是一个国家,而维多利亚湖周边其他地区都是氏族部落,没有国家观念。英国人控制东非之后,将布干达王国控制区称为乌干达,其他班图人部落地区称为肯尼亚。
布干达王国控制着维多利亚湖西北大部分湖岸,因此英国将40%的维多利亚湖划给了乌干达,肯尼亚只得到5%。
一战后,德国战败,英国夺取了德属东非,整个维多利亚湖沿岸都成了英国殖民地,英国维持了之前对湖泊的划分。英国殖民统治结束后,各国继承了殖民边界,维多利亚湖分属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个国家。不过坦桑尼亚和肯尼亚都是沿海国家,更加侧重沿海地区的发展,而乌干达属于内陆国,主要侧重发展维多利亚湖沿岸地区,因此相对来说,乌干达对维多利亚湖更加依赖。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