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历程
2017年10月,黟县委托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了《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总体规划》(以下称“总体规划”)。
2018年8月,《总体规划》通过安徽省旅游委员会专家评审会,成为旅游度假区健全公共服务体系、提升环境质量、布局度假产品,完善度假服务、打造特色品牌形象、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重要指导文件。
2020年经与安徽省旅游规划设计研究院反复讨论及现场考察,确定度假区创建范围东至木坑竹海、西至秀里村、北至黄山悦榕庄酒店,南至漳河滨水公园,总面积为35平方公里。
2020年8月,参加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的省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并于10月通过创建专家评审会。
2021年3月,编制《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标志设计》《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导视系统设计方案》,明确度假区视觉形象并进行现场实施。
2021年5月,为全力推进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工作,中共黟县县委办公室、黟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发布《关于成立黟县创建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工作领导小组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成立以县委书记和县长任组长,副县长任常务副组长,各部门主要领导任小组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全力推进创建工作。
2021年6月,为推进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建设,经县委县政府同意,印发《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管委会工作职责》,管委会办公地点设在宏村镇(与镇政府合署办公),由县级领导兼任管委会主任,下设4个办公室。《职责》同时明确了管委会负责统筹区域内党建宣传、拟定产业政策、规划编制与实施、招商投资、基础设施建设等各项权责,建立起了统一有效的管理机构。
2021年7月到12月,邀请专业辅导机构参与度假区创建指导,对度假区进行把脉,编制《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创建实施方案》和《创建整改报告》,并按照要求持续开展现场整改工作。
2022年1月,通过现场暗访验收,被安徽省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评定为省级旅游度假区。
2022年3月,召开全县层面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动员部署会,印发了《黟县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方案》,下发工作任务。
2022年9月,编制《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提升工程设计方案》,对度假区出入口、通景道路、景观节点、服务设施进行改造设计。
2022年9月到2023年12月,根据《实施方案》《整改报告》以及各类专项设计方案,持续实施现场整改;对度假区内旅游从业者开展各类培训,提升服务水平。
2023年8月,编制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套申报材料,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推荐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申报工作。
2023年11月,参加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组织的线上答辩会。
2023年12月,迎接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暗访验收。
2024年5月19日,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被文化和旅游部拟确定为2024年新一批国家级旅游度假区。
创建意义
“推动黟县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是继国家5A级旅游景区之后又一块体现我国旅游服务业水平的金字招牌。它与国家5A级旅游景区分别代表了中国旅游度假产品和观光产品的最高等级。
黟县以西递、宏村世界文化遗产地为龙头,12家A级景区(其中2家5A)为核心,坚持面向市场,深化旅游资源开发,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古村落观光旅游产品体系。随着我国全面进入大众旅游时代,旅游已经成为人们重要的休闲生活方式,尤其是休闲度假旅游、主题品质旅游、专项定制旅游等市场快速发展。
因此,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的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是推动黟县旅游从观光型向休闲度假转变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坚守“微改造,精提升”理念,推动摄影、写生、康养、研学、民宿等多业态融合,已逐渐向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转变。
“助推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的有效行动。”
黟县国际乡村旅游度假区作为“大黄山”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能够有效整合周边旅游资源,打破行政界限,促进黄山市及其周边地区(如黄山风景区、歙县、休宁、祁门等)的协同发展,有助于形成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
同时,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创建要求度假区具备多样化的旅游产品和服务,黟县凭借其丰富的自然资源和文化底蕴,开发更多高端度假、休闲养生、文化体验等产品,为“大黄山”地区增添更多元化的旅游选项。这不仅能满足不同游客群体的需求,也有助于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和增加旅游消费,推动从单一观光向复合型度假转型。
此外,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标准严格,对旅游服务质量、基础设施、环境保护等方面都有较高要求。创建工作则促进了整体服务水平的提升,包括智慧旅游系统的建设、外语服务的完善、国际化营销策略的实施等,这些都能显著增强“大黄山”地区的国际吸引力和竞争力。
“烟霞三百里,黟县小桃源”。
黟县之美,美在自然;黟县之韵,韵在文化。
黟县国家级旅游度假区的金字招牌,将为宣传大黄山,建设大黄山提供有力支撑。返回搜狐,查看更多